Daniel Lee

MANIMALS

李小鏡藝術中的神話性 / ARTITUDE by Ming Turner

李小鏡,長年居住於紐約的華人藝術家,在交錯、變動的時空與文化往返中,他於1990年代始創作了一系列混雜人體與動物圖像,這些極具特殊風格與象徵性的圖像,顯現了李小鏡始終保有之年輕幻想力,及對於我們周遭社會之敏銳觀察力。李小鏡作品 圖像本身透出一股強烈、清晰之神話感,這是融合藝術家本身對於東方文化之傳承,及對現代日常生活人、事、物之符號解碼與詮釋,李小鏡將這種將許多不同的視覺甚至文化圖像,加以混合、變形,進一步再現於視覺藝術語彙中。

李小鏡1945年出生於重慶,成長於台灣,於1968年自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,後赴美並於1972年在美國賓州費城藝術學院獲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。李小鏡首次獲得國際藝壇的注目,是源於他1993年在紐約哈里斯畫廊(O.K. Harris Works of Art) 展出的〈十二生肖〉一系列作品。〈十二生肖〉系列是李小鏡透過麥金塔電腦、Photoshop電腦繪圖科技與藝術家精湛的攝影技術,以結合寫實的人像攝影圖像,以電腦科技對圖像作扭曲與變形,再配以中國文化中十二生肖之概念而呈現,此作品具強烈視覺爆發力,並同時具優雅及劇場性之特質。

李小鏡這種混雜不同圖像之表現方式,可以追溯其於1992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之個展〈第三色相〉中,所使用大量圖像拼貼之風格而探出端倪。例如1986-1989年李小鏡使用 “熱轉移印刷”(dye-transfer print)之技法,於作品中呈現許多不同主題之圖像,包含向日葵、魚、生鏽的鐵桿、甲蟲、空玻璃瓶、植物、女體等等。1990-1992年李小鏡將多張彩色攝影重疊,而創造出一系列名為〈無題〉之作品,此系列作品多呈現灰暗色調,同時因為圖像之間之不具連貫性,作品透露一股超現實、如夢境般之氛圍,這種圖像拼貼之手法,可作為醞釀李小鏡1993年創作〈十二生肖〉系列作品中 “圖像混雜”風格之養分與背景。

在〈十二生肖〉系列,李小鏡將不同人物之肖像混合十二生肖中不同動物之特徵,藉此藝術家企圖呈現人與動物相仿之性情與氣質。除了圖像本身之混種風格,此作品同時透露一股旅居異鄉的藝術家,對於自己文化根源之懷舊感。1999-2003年,李小鏡創作一件名為〈源〉之5分鐘動畫作品,配與一組共十一件數位輸出影像,此作同年在里斯本〈數位99國際藝術博覽會〉展出,之後於2002年展出於倫敦的科學博物館,更於2004年展出於德國與美國。李小鏡在創作自述中指出,〈源〉一作之動機來自於2000年千禧年帶給藝術家一種萬物重新啟動之感,藝術家企圖呈現人類乃是由猿猴所演化而成,其同時認為所有哺乳類動物、蜥蜴與魚類,皆與人類之演化起源相關。李小鏡以藝術家的手法,呈現達爾文進化論之觀點,同時再次以其‘混種’與‘變形’之藝術技術,將生物學、科技與藝術結合。〈源〉於2005年受邀奧地利國際電子藝術節 (Ars Electronica)-〈混種-活在相互矛盾中〉(Hybrid – Living in Paradox),作為展覽主視覺設計,而李小鏡同時應邀為主題藝術家。

不同於東方文化與西方生物學之啟發,李小鏡2001-2007年的作品〈夜生活〉- 呈現他在紐約大都會繁華且充滿慾望的夜生活之觀察。不同於以往的作品,〈夜生活〉以寬度165公分,長度555公 分之巨幅彩色數位於畫布輸出呈現。針對此作品,李小鏡自述:「夜晚時常啟動一種捕食者與被掠食者所覬覦之野性都會生活,〈夜生活〉描繪當代都會環境裡,人們深沈裡的動物野性。」作品呈現共八位穿著性感之都會年輕女人,無論是刁著香菸或正在補妝,她們的神情仿若狐狸或是蛇類,眼神犀利地觀看著觀眾,或是慵懶地依偎在她們男伴懷中,皆透露出濃稠的情色慾望。穿插在這些似乎在尋找性伴侶之女人,是數位充滿慾望且伺機而動之男人。〈夜生活〉可說是李小鏡跳脫其早期 作品裡文化之象徵性,且純以其旅居紐約之生活與觀察為創作靈感,相較於〈十二生肖〉,〈夜生活〉作品的張力更大,且更深刻地貼近人內心之慾望與獸性。〈夜生活〉的創作手法延續藝術家以往慣用的技術:將人物與西式酒吧攝影圖像變形,再混合李小鏡精心挑選之動物特徵,以呈現人性與獸性之混雜與不可分割性。

李小鏡1994年與2002年 〈審判〉之作品亦以中國文化作為創作之靈媒,且同樣將人物肖像與動物特徵混雜起來,以傳達不同人之性情與特質,作品亦再次呈現人與動物基因交雜後,可能產 生之外貌形像。〈審判〉作品裡的陪審員,乃是藝術家依照不同模特兒之氣質,再結合不同動物之特徵呈現,包含:豬王、龍王、狐狸精、雷神、蛇精與貓精等。李小鏡1996年〈一零八眾生相〉之概念與〈審判〉相近,〈一零八眾生相〉的靈感來自對於蘇州寒山寺的印象,且與佛教信仰中六道輪迴相關: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惡鬼、地獄之俘虜,會不斷轉換循環,且會將前世之特質帶往現世。〈一零八眾生相〉以影像裝置的形式,展出108種不同混種人物之肖像,肖像以圓形的形狀投影在展場牆面正中央。李小鏡指出,〈一零八眾生相〉乃是呈現他自己的寺廟,寺廟裡的108個肖像仿若是108個不同的窗戶,提醒著我們自己的過去與未來。

然而,李小鏡的2004年 〈成果〉系列不同於其過去作品之風格。李小鏡拍攝許多動物的照片,再以這些動物之圖像作為作品之主角且人格化,包含:跳舞的豬、拉提琴的狐狸、沉思的羊、 走路的狗。作品以如同超現實繪畫般之構圖,呈現一種如夢境般之詭異甚至幽默感。不同於以往作品中帶有強烈的文化符號,李小鏡透過〈成果〉系列來傳達其對於 當代醫療科學之審思。〈成果〉系列可說是李小鏡作品的一大轉變,這些以動物為主角且帶有人類行為模式之混種體,相較於藝術家早期作品中的文化符號,是較輕鬆、詼諧且帶有一絲絲詩意的。

〈馬戲團〉展出其於2010-2011年 所創作的一系列作品,並同時展出〈夜生活〉作品中之單一或雙人物之數位影像輸出。〈馬戲團〉系列以李小鏡家族裡一小女孩為主角,她的圖像置於整個畫面之正中間,這女孩的鼻子與雙眼部分仿若被塗上一層白粉,狀似劇團裡小丑之裝扮,她一頭扎著長辮子,盤腿坐在兩邊高掛著布幕之舞台之正中央位置,此女孩正高興地笑著,似乎正享樂於周圍馬戲團裡的表演。而這馬戲團裡的人物,延續著李小鏡一貫之風格,結合動物與人之特徵與神情,讓馬戲團表演者更具戲劇性與娛樂感,包含:具猴子特徵且玩火圈的男人;穿著高雅小禮服、頭戴小皇冠,並具魚臉特徵之女人,她正朝向左手上漂浮的一團星花吹氣;擁有人的五官身穿彩衣的猴子,他騎著一輛高輪腳踏車,正面對觀眾微笑著;三位手持綠色人臉鸚鵡且具有東方臉孔的年輕女孩,她們身穿黑色短裙,正看著觀眾作肢體表演。

〈馬戲團〉一系列作品尚包含一件名為〈馬戲團鳥〉之陶瓷烤漆作品,這隻具有人類五官之藍鳥,或許開啟李小鏡近期以十二生肖為題材而創作的白色立體陶瓷作品。此系列更包含一件4分36秒之錄像作品,且以數個電視螢幕播放的方式呈現。〈馬戲團〉可說是結合李小鏡自1990年代以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於一身,它呈現人與獸類之相互相仿,但又相異矛盾之關係,作品呈現一種超現實之氛圍,在一個劇場舞台之背景,馬戲團裡的人物、動物正向這個小女孩,與觀看此畫面之觀眾作出一系列表演,而擬造出仿若夢境才會出現之場景。

李小鏡作品中的混雜圖像性,與超現實之畫面結構,無論是早期較帶有東方文化之圖像符號,或是近年來偏歡愉、喜氣之格調,皆呈現藝術家對於圖像拼貼、圖像交雜之風格。其近年來之作品因較不具前期作品中之東方文化象徵,反較具當代藝術中藝術之「純粹性」。藝術家今年開始將紐約工作室的部分設備、器材運到台北紅樹林的工作室,這一舉動仿若宣示李小鏡已逐漸將工作重心轉到台灣,因此,可以預見,未來台灣的觀眾將有更多機會,目睹李小鏡之精彩作品。

註:本文作者是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。